中国学者用上万个微气泡造出“魔法肌肉”,用声波让机器人动起来
一百多年前,清末著名科学家徐寿发表声学论文《考证律吕说》,纠正了伯努利定律的错误,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注意。这篇论文后来被翻译成英文,于 1881 年在 Nature 杂志上发表,成为可考证的中国科学家在 Nature 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一百多年前,清末著名科学家徐寿发表声学论文《考证律吕说》,纠正了伯努利定律的错误,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注意。这篇论文后来被翻译成英文,于 1881 年在 Nature 杂志上发表,成为可考证的中国科学家在 Nature 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在医疗介入、工业检测等对操作精度要求极高的领域,机器人常需在高度受限且敏感的环境中执行任务,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实现低环境干扰与高路径适应能力。以血管介入手术为例,器械往往要在直径仅数毫米的血管中穿行,且必须将对血管壁的压力严格控制在安全阈值内。早期的连续体机器
在自然界中,形态的瞬间变化往往关乎生存。例如,捕蝇草能在 0.1 秒内合拢叶片捕捉猎物,狸藻则以毫秒级速度爆裂气泡吸入昆虫。这些高速动作源于生物体内储存的弹性能量,在外界刺激下瞬间释放,触发“弹跃失稳”(snapping instability)—— 一种兼具
蔚山国立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人造肌肉材料,能够在柔软灵活和刚性坚固之间实现无缝转换,其性能指标远超自然肌肉组织。这种仅重1.25克的微型人造肌肉可以支撑高达5公斤的重量——相当于自身重量的4000倍,同时在软化状态下可拉伸至原始长度的12倍
弗吉尼亚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教授徐宝兴(音)(Baoxing Xu),正率先研究制造这类机器人的方法。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徐教授团队提出了“HydroSpread(水力铺展法)”——这是
在自然界中,许多生物进化出了在复杂三维环境中自如运动的能力。受此启发,机器人领域逐渐从传统刚性结构转向柔性本体研究。软体机器人凭借其固有的柔顺性和自适应粘附能力,在非结构化环境探索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近年来已有原型机实现了在水平与垂直表面之间的过渡运动。
在自然界中,许多生物进化出了在复杂三维环境中自如运动的能力。受此启发,机器人领域逐渐从传统刚性结构转向柔性本体研究。软体机器人凭借其固有的柔顺性和自适应粘附能力,在非结构化环境探索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近年来已有原型机实现了在水平与垂直表面之间的过渡运动。
去年12月底,新修订的科普法公布施行。法律明确,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1个月来,全国各地掀起科学热潮,数十万场活动广泛开展,各年龄段公众积极参与……从实验室走向科技馆的创新成果,从城市街头到乡村校园的科普实践,科普活动的持续升温,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
去年12月底,新修订的科普法公布施行。法律明确,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1个月来,全国各地掀起科学热潮,数十万场活动广泛开展,各年龄段公众积极参与……从实验室走向科技馆的创新成果,从城市街头到乡村校园的科普实践,科普活动的持续升温,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
在急诊室里,一位车祸重伤患者急需气管插管。传统情况下,医生需要用喉镜撬开患者口腔,在血液和分泌物中寻找气管入口,整个过程既需要精湛技术,又需要清晰视野。
首个全国科普月让科学变得超好玩!中国科技馆把实验室里“高冷”的前沿科技,变成了能摸、能玩、还能互动的神奇展品。4D打印、软体机器人不再是科幻片里的想象,而是孩子们手里尖叫的“科学玩具”!这才是真正“活”的科普!一起看→
在科幻电影《蚁人》里,主角斯科特·朗穿上战服瞬间缩小,指挥蚂蚁大军穿梭于微观世界,执行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那一刻,我们不禁幻想:如果真有这样微小却灵活的“机器人”,能自由穿梭于人类无法到达的角落,那该多酷?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其对人类文明的潜在影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场正在发生的变革,我们不能仅限于技术本身,还需要将视野拓展至历史、自然科学乃至古老的神话传说。2025年7月,兰德公司高级政治学家Iskander Rehman在《恩格尔斯
从北京科技大学的本科课堂,到北京交通大学跟随磁性液体专家李德才教授进行硕博连读,李振坤对科研的热情,始终锚定在工业机器人、磁性软材料等前沿方向。2019年博士毕业后,他带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一头扎进智能制造、新材料与机器人的交叉领域,开启了“闯关升级”的科研之路
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光明网特别推出《科普月·大家谈》栏目,邀请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分享科普故事、探讨创新路径、展望美好未来,为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欢迎赐稿:cailin@gmw.cn)
在海洋的复杂环境中,章鱼展现出的运动能力堪称自然界的工程奇迹。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与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室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对野生章鱼近7000次手臂变形的详细分析,首次揭示了这些海洋智者如何精确协调八只手臂完成从伪装到狩猎的复杂任务。这项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
还记得小时候折过的千纸鹤吗?轻轻一拉尾巴,翅膀就能扑扇地动起来;还有那只会跳的小青蛙,按一下,跳一步……人们用智慧将二维的纸张变成三维结构,这门技艺,就是折纸艺术。如今,折纸早已不只是童年的乐趣,更演变成一门跨界科学,叫做工程折纸,融合了数学、力学、材料科学,